从水头市场石材命名看产品营销现状 | | 不管是为原有产品注入新定义、为石材新品取名还是对石砖类衍生产品的命名,从最初的随意到至少与属性相关再到赋予故事、诉求卖点,石材的命名正走向规范甚至产生销售力。
曾经有石材人会说“没有营销我们不也很好吗”,这是“作坊思维”在作祟。如今,大部分企业选择“走出去”,奔波于产业各环,在市场荒漠中抢夺为数不多的生存养分。独有矿山,专注经营单一品种;资源相同,通过深加工来提升竞争力;客户相近,加强服务争取订单;规避风险,搭建资源共享平台;纵深发展,坚定走品牌之路。转型阵痛期,不同的企业虽呈现出各异的姿态,但都在通过各种媒介寻求“抛头露面”机会,增加产品的曝光度,营销行为此起彼伏。产品营销有大有小,大到品牌发展战略的常年铺设,小至一个子产品的命名。
石材命名走向规范化
关于石材产品的命名有这样一段趣闻。当年,石头入关时都需要填表,可很多石材都还没有名字,这就愁坏了那些弄石儿,只好想到什么用什么:几天前不是参观过卢浮宫?导游喋喋不休介绍的那个洋妞叫什么来着?蒙娜丽莎?好好好,这款石头就叫“蒙娜丽莎”。你取了女人名,那我就来个男人名配套一下,“路易十三”怎么样?皇帝?皇帝有什么了不起!不就是当过皇帝么,而且是过时皇帝。对呀!美国总统奥巴马脸上的法令纹不是特明显?那我这款木纹就用它命名,于是就有了“奥巴马木纹”。
也许这段话只是石材人的酒后笑谈,但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粗放发展时期石材命名的不规范。“用其它国家元首的名字给石材命名,不止在国内,国外也常有之,属于正常行为。当前石材的取名有些随意化,主要是为了吸引人眼球,但我相信,随着时代的发展,石材产品命名必然走向规范化。”锦翰石业执行董事李海军认为,石材命名的多样化、全球化对石材产业今后发展还是大有裨益的。
面对这绚丽多彩的石界,长期以来,国内外形成了几种约定俗成的命名方式,如产地+颜色、花纹+颜色、颜色+质感、人名+颜色、音译名+颜色等。
据调查,我国目前已探明自然界的石材品种有1000多种,其中已成规模的品种有大理石400多种,花岗石200多种,板石30多种。面对这绚丽多彩的石界,长期以来,国内外形成了几种约定俗成的命名方式,如产地+颜色、花纹+颜色、颜色+质感、人名+颜色、音译名+颜色等。
|
|